编者按:上周,我们报道了有关首位机器人律师上岗的新闻。该报道一经发出,即引来了诸多热议。不仅美国,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界律师纷纷评论。那么,机器人律师的出现会给我们造成多大影响呢?未来人类律师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吗?且看以下分析评论:
首位机器人律师在美国最大的全球律师事务所之一Baker & Hostetler的上岗,引发了多方学者与法律人士的热议,人工智能会对法律业造成多大的影响?法律人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法律人的危机意识,还从来没有哪个时候比现在来得更强烈。
这位智能机器人律师是如何工作的呢?想象你坐在一位律师对面,向它发问,咨询任何与法律有关的问题,它几乎立即就会回答你的问题,而不是给你呈现一堆搜索结果。ROSS是将IBM Watson人工智能超级电脑提供的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了法律领域,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识别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后,从庞大的法律和案例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找到可能的答案,对所有答案进行评估,最终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此外,ROSS的智能还在于,它会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自我学习,算法也不断调整优化,这意味着,跟律师一样,它接受的咨询越多,就越有经验,也就是它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熊明辉教授评价说,ROSS已跨过了简单寻找关键词的法律检索时代。熊明辉是国内少有的将人工智能与法这样一个新兴前沿课题作为自己研究方向的学者之一,他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发达国家对人工智能法律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过多数工作停留在理论与验证层面,真正被提上推广层面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毫无疑问,ROSS是这一系列软件中脱颖出来的佼佼者之一。”
2015年5月,英国博闻律师事务所(BLP)向他们研发出来的合同机器人发出了第一个指令——处理在线文件的审阅,两秒钟后,合同机器人提交了首批资料分析结果。这是专业律师团队大约几个月的工作量。其实早在2011年,美国的一家科技公司就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软件e-discovery为客户提供法律分析服务,它效率极高,用数天时间就分析了150万份卷宗,仅收取了客户10万美元的费用;而在三十多年前的一场几家电视台间的官司中,庞大的律师团队用了数月时间来分析600万份卷宗,客户为此花费了220万美元。
斯坦福大学经济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在校大学生Joshua Browder在今年将他开发的帮助上诉平台网站升级成了机器人律师,除了回答一些基本的法律问题,这款机器人主要用于解决违章停车罚单上诉、保险索赔申请及处理航班火车延误等问题。“我的终极目标是赋予这个机器人尽可能多的功能,使它能够取代社会上的大量黑心律师。”Joshua Browder雄心勃勃地说。
回到最初的问题:法律人会被取代吗?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在从业多年的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永泉看来,人工智能只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基础工作量,却很难真正取代法律人。“依赖于人工智能直接得出工作结果,无论是诉讼仲裁还是非讼事务,风险都是极大的。”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律师业务并不是拿着个案去比对法条,实践中并没有一套清晰、稳定并且可预期的规则以供机器人去套用。 不过,邓永泉也承认,人工智能会大幅度降低查询、检索和研究这些基础工作的成本,从而降低律所对辅助型律师的需求。“人工智能法律人不会取代任何法律职业,相反还会加强法律职业。”熊明辉认为,人工智能法律人只是一个计算辅助软件,犹如设计师会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来设计建构和产品一样,人工智能法律人只是给法律人充当论证助手,最终决定仍然在用户手里。
然而,一些来自国外的研究似乎并不那么乐观。牛津大学的两位教授(Dr 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曾经做过一个非常知名的研究,对英美702种职业进行调研,认为未来20年内,美国有47%的职位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英国的这一数字是35%。他们的研究报告《职业前景:哪些工作易被电脑化》(The Future of Employment: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中提到了6种与法律相关的职业,其中律师秘书和律师占据了两个最极端的位置,前者的被取代率高达97.6%,而后者只有3.5%。法官则介于两者之间,为40.1%。此外,前些年,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教授Daniel Martin Katz等人利用美国最高法院60年来的行为数据作基础,开发了一个预测美国最高法院行为的模型。这个模型以接近七成的正确率预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将会维持还是推翻下级法院的裁决,在对7700多个案件中的68000项法官投票决定进行预测时,准确率超过了70%。研究报告指出,那些需要创新思维、高端技术或者社交沟通技能的职业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包括艺术、传媒和司法等。
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目前必须承认的共识是,人工智能法律人的前景显而易见——它将大大提高效率。无论取代某种或某些职业的预言能否实现,一系列变革仍将不可避免地到来,包括更低成本地获得法律服务,法学教育或者法律职业培训的侧重点更多地向实务转移,等等。
(责任编辑:冯释燕)
声明:宏景国际教育是目前国内专业做美国USBAR律师考试培训的教育集团,宏景也是美国律师考试服务权威机构BARBRI在中国地区的合作平台。参加USBAR课程可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法学硕士LLM&JD同等学历!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关注“宏景USBar”公众号并留言。
此文主要内容来源于法治周末,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六一儿童节,谁来送孩子回家?
下一篇: 中国大陆首富犯罪,如果是在美国……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