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年龄段的孩子爱告状,或者说是爱打小报告,这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一点点儿小事,某个爱告状的孩子张嘴就是“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对于这种状况,一位美国老师讲述了她的引导办法。
一是先要了解孩子爱告状的原因
孩子们爱告状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抱有想把他人从道德和行为的错误中拯救出来的心态,有些孩子认为老师的惩罚是对付犯错误的人最有效的方式,还有些孩子则是希望在别的孩子表现很差的时候,通过告状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等等,其原因各不相同。总的说来,是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有关。3—6岁的孩子,他们刚刚开始建立是非判断标准,独立处事的能力还非常弱。有时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做的事,心里觉得是错的,但并不能完全确认,会通过告状来明确是非标准,获取老师对自己的表扬,或通过告状来寻求老师的帮助等等。老师应先弄清楚孩子爱告状的具体原因,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办法来引导,有的及时表扬,有的可冷处理。但是,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正确态度对待告状的孩子,以正确、公平的方法来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维护好孩子对老师的信任。老师还可根据情况与家长适时沟通,相信孩子会不断地减少不必要的告状行为。
二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话应该是那你怎么试图自己解决呢?也就是说,遇到爱告状的孩子,老师先要鼓励孩子先自己去和小朋友商量解决问题,告诉他除了告老师外怎么做会更让别人接受,别人会更喜欢。如果发现爱告状的孩子没有打小报告就解决了某个问题时,老师可以表扬他,这种巩固性的表扬能向孩子证明,不需要打小报告也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得到老师特殊的关注。如果问题是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他们一起向你告状,老师听后只需要分析情况,给出一个大概的建议,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然后就可以离开了。如果有需要你去处理的情况,就走进发生争执的房间,表现得好像是你自己发现了这件事情一样。如果你不得不说出那个爱告状的孩子,要确保那个孩子没有看到你这样做,让他看到这一幕只会鼓励他的这种行为。如果那个告状的孩子与别人发生纠纷感到很挫败或气愤,是想通过寻求你的帮助可以让对方变得克制些,那么老师介入是可以的。当然,老师在情感上要努力保持中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贴上对或错的标签,要冷静地说明规矩并要求他们遵循,今后还是要让孩子们自觉地照规矩去做。
三是用简洁的话语来表明你的态度
比如,“我很高兴你告诉我”,或者说,“谢谢你让我知道”,然后就结束谈话。这样既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也不是在鼓励他那种爱告状的行为。一般说来,这样告状的次数多了,又没有什么效果,爱告状的愿望就会淡化了。对于那些还是爱管“闲事”,仍然“告状不止”的孩子,老师就不要照顾他们的“面子”了。遇到这样的孩子,可以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引导,那就是“某某,还是管好你自己的事吧”,或者给孩子一个固定模式的句子“请你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了,因为你让我感觉……,可以是感觉难过,感觉沮丧等等。如果从你这里得不到肯定,则会促使他自己改正。
四是用幽默来将大事化小
可以用一种生动而夸张的方式来回答那个爱告状的孩子:“哦,不!你是认真的吗?他真的那样做了?他可能在和你开玩笑!”通常,这种回答会让他们的冲突变得微不足道,而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会感到跟你说这件事情很愚蠢。班里爱告状的孩子比较多时,老师可教唱告状歌,不停地唱。唱到孩子一听就烦,孩子之间就会相互提醒,别打小报告,否则老师又要唱那首歌了。歌词是这样的 : I'm telling! I'm telling! I'm going to holler and I'm going to yell. I'm going to get you in trouble, for everything you do. I'm going to tell on YOU! (point at the tattler.) 中文大意是:我要告状,我要大声叫喊,你做任何事我都要让你有麻烦,我要告你的状(然后手指着告状的人)。
五是给爱告状的孩子“开口子”
。如果老师没时间听孩子叨叨咕咕,也要给爱告状的孩子留个“出口”。比如,给孩子下发告状票(tattling ticket),一个月限量下发几张,如果你打一次小报告,那么就要用去一张票。等你用完了,就再也不能去告状了。当然,这是个过渡方法,因此要逐月减少,并表扬告状票用的少的孩子。还可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告状盒(tattlebox)。孩子要告状不能口头告诉老师,要把时间、地点和人物,发生了什么,先写下来再放进告状盒。老师在固定的专门时间对这些条子过目。可以区分情况,让孩子把条子自己念出来,一般说来,大部分情况是等到念的时候,写条子的人都已经忘记那件事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要教会孩子分辨打小报告和那些真正需要让你知道的事情之间的区别。比如,如果他告诉你某个同学又和谁谁好了,不和谁谁好了,那就是小报告;如果他告诉某个同学和谁谁闹翻了,还从家里带来了刀子,那么就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对告诉你这样事的孩子,则要大大的肯定和鼓励!
责任编辑:杨璐
声明:宏景国际教育 编译自百叶园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和译者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关注“宏景USBAR”公众号并留言。
上一篇: 少数族裔女性消失于大律所(1)
下一篇: 欺诈无国界: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全球问题